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地市 > 济源 > 正文
环球报道:【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】“我的这十年”系列报道——“新农人”书写别样“田园诗”
2022-09-09 16:03:57 来源: 济源网-济源日报
关注河南热线

编者按:


(资料图片)

十年奋斗,十年变迁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,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。每个人的成长,最终汇聚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滚滚洪流。即日起,本报推出“我的这十年”系列报道,将镜头聚焦普通市民、干部职工,关注他们在创新创业、学习工作中取得的成绩,在收入住房、生产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,展示他们十年奋斗的不平凡历程。

9月6日,在五龙口镇北官庄村和丰家庭农场,大型玉米秸秆粉碎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穿梭。秸秆连同颗粒饱满的玉米顷刻间就被收割、打碎,变成青贮料,倾倒在随行的大型汽车内。看着眼前的景象,农场负责人郑志远的脸上满是笑容:“今年我种植的青贮玉米从播种、施肥、灌溉到收获,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,亩产3吨多,一亩地收入在1200元左右。”

今年43岁的郑志远毕业于郑州大学,曾是上海高档写字楼里的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。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时,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返乡开农场。

2012年,郑志远的父亲承包了1100亩土地,由于经营模式陈旧,一直处于亏损状态。于是,郑志远毅然从上海返回家乡接手农场,开启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之路。

学国际贸易专业的郑志远在农业方面是“门外汉”,但有着敏锐视角的他在接手农场后就发现了亏损的原因。原来,郑志远的父亲采取的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,机械化程度低,用工多,成本高,管理混乱,加上销售渠道不畅通,效益难以尽如人意。

“要想提高效益,经营模式和管理办法都要变!”在郑志远的带领下,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被巧妙地“嫁接”到农场管理上。

经过考察,他成立了济源和丰家庭农场,聘请专业农技人员负责生产技术,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,力求品质最优化、效益最大化。

除了对人员、设施进行调整,郑志远还从自身着手。2014年,他主动参加济源农业部门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,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。这些年,每当有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,不管多忙,他都会抽出时间参加,并学以致用。

“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很大。”郑志远告诉记者,10年来,他享受了农机购置补贴、银行低息贷款等政策红利,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提升了农场的道路、灌溉等配套设施。

如今,郑志远从一名不懂种地的“门外汉”顺利完成角色转变,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。

谈及未来,郑志远说:“国家的政策不断向农业倾斜,农场的发展持续向好。希望更多有知识、有文化、懂先进技术的年轻人加入,以新身份、新思维、新模式,蹚出一条‘新农人’的新路子。”(记者 黄一冰)

责任编辑:hN_0910